查看原文
其他

两会前瞻:稳增长的力度与边界

经济机器 经济机器 2023-04-12

经济周期动态追踪系列之62

本文原载于“经济机器”公众号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周末,两会即将开幕。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政府最重要的会议之一,在经济领域,大会政府工作报告负责将每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具体化(图1),形成可以执行、有明确分工负责的任务。具体包括,它将提出一系列2023年工作具体目标,比如GDP增速、财政赤字规模、地方专项债规模、新增就业目标和货币供应量增速等核心经济指标,是观测当年政策方向、力度、节奏的重要参考。

图1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:中短期


随着防疫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,年初以来,我国经济正在快速实现正常化,年后复工复产势头形势喜人。但同时,大疫三年对社会信心和预期的冲击仍在,市场普遍担心经济复苏的持续性。


在此情况下,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如何设定经济增长目标?宏观政策的力度如何?政策工具箱里会有哪些“武器”被祭出?稳定社会预期和信心方面会有哪些实招硬招?市场对此高度关注,我们也尝试对此进行前瞻和研判,供您在学习报告时对照参考。




01

GDP增长目标如何设定?


GDP(国内生产总值)实际增长目标,是政府工作报告每年都会设定的一个指标。过去20年,只有在突发疫情的2020年没有设定。增长目标大部分情况下是一个“点”目标,即“国内生产总值增长xx左右”;但近年来,由于不刻意追求增长速度,也越来越多地使用“区间”目标,即“国内生产总值增长x%-x%”,为高质量发展留出足够的空间(图2)。

图2、历年政府工作报告GDP(实际)增长目标

数据来源:历年政府工作报告

去年两会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为5.5%,态度较为进取。但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外部因素干扰下,全年实际增速达到3%。虽然低于目标,但仍实属不易。


今年以来,随着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胜利,经济活动正在快速恢复正常,整个社会呈现一片“时不我待”的干劲。考虑到去年的低基数,和疫后积压性需求的“报复性”释放,今年经济有望出现5.5%以上的较高增长。


在此情况下,今年增长目标如何设定,或将体现决策层的通盘考量:

    • 如果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设在5%-5.5%,则是为应对不确定性留下了一定安全边际。正常情况下,5.5%以内的增长目标实现难度不大,单靠经济活动的“报复性”反弹有望实现。但今年国际环境仍不太平,欧美等国经济滑向衰退,外需存在较大挑战。因此,5.5%以下的增长目标,则是为应对复杂严峻环境留出一定安全边际。同时,相对保守的增长目标,则为改革和实现其他经济目标(比如环保、安全生产、高质量发展等)留出一定空间。

    • 如果增长目标设在5.5%以上,则体现了一种更加“进取”的态度。表明政府对稳增长极为重视,稳增长或将成为今年一段时间内经济工作的中心。也将意味着后续会有更多的工具、措施和弹药出来,确保疫后复苏的持续性。

      在复杂环境下,为了应对国际形势变化,缓解地方债务压力,适当提高经济增速仍是必要的。




02

财政政策:释放何种“积极”信号?


过去十年,“积极”的财政政策和“稳健”的货币政策,是宏观政策的双支柱。财政政策在稳增长和逆周期调节方面,一直是被寄予厚望。但近几年来,受到财政收入增速趋缓、卖地收入下降、严控地方隐性债务等,再加上财政主要精力放在“减税降费”上,2018年到2021年间,基建投资增速乏力,在稳增长方面并未如预期发挥“积极”拉动作用。

2022年,在疫情多点散发、私人部门活动被限制情况下,财政部门适当提升了杠杆水平,确保了基建投资实现“双位数”增长,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发挥了“国之大者”的作用(图3)。
图3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: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同比

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,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。一方面,今年特别强调财政政策要“加力提效”,“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“;另一方面,今年也特别继续强调“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”。2022年,受房地产和疫情双重冲击,广义财政收入均出现了较大赤字,包含城投在内的地方政府债务率飙升(图4和图5)。在此情况下,强调财政可持续和控制地方债务风险,具有时代意义。
图4、2022年财政收入下滑,财政赤字进一步扩大

图5、2022年各地方政府债务率

数据来源:Wind,经济机器整理

多重约束下,应该密切关注财政政策的“积极力度”,以及在化解财政风险方面有何新举措,具体来看:

    • 财政赤字率是否会提高?去年赤字率回落至2.8%,但由于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上缴结存利润、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,总体支出规模有所扩大(图6)。今年应密切关注名义财政赤字率会否上调。赤字率上调信号意义较强,代表政府较强的稳增长决心。客观来讲,在财政极端困难和地方政府债问题严重的大环境下,财政赤字上调空间也较为有限,不宜预期过高。

    • 专项债额度是否会多大?去年目标新增专项债3.65万亿元,保持了不变。今年,地方专项债是否增加,成了观察财政的积极力度的关键指标。

      适当增加地方专项债,以此作为资本金,可以撬动更多社会资本用来稳增长。

    • 关注化解地方隐性债务方面,是否有新的表述?今年以来,地方城投债务问题引起了社会关注。1月初,有关部门力度表态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,“谁家的孩子谁抱走”,未来要“打破政府兜底预期”。在此情况下,应密切,中央在化解地方债务方面给出什么政策空间和尺度,这对消除市场担忧十分重要。


基础情景下, 我们判断,财政赤字率显著提高(比如提升至3.5%以上)的概率不大;但地方专项债规模增加的概率较高;化解地方债方面出台新的举措的概率相对偏小。



03

货币政策:经济复苏下,

政策边际走向如何?


近年来,“稳健”的货币政策在稳增长中总是行动积极,每年的降准、投放流动性都不会缺席。这一方面与央行的工具箱资源较多、空间充裕有关,另一方面也与央行行动约束较少、成本较低有关。但央行的“积极”并非没有边界,不能超出“稳健”的大框架,即“广义货币(M2)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"。过去几年,央行的降准多以“结构性”降准和“对冲性”降准为主,精力放在“定向”和“滴灌”上,而非“总量”上。

2022年为应对疫情压力,央行年内2次降准,全年1年期LPR和5年期LPR分别下降15个基点和35个基点(图6)。
图6、LPR利率和MLF利率

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,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“精准有力“,”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,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”。因此,总基调仍然稳健,不要对放水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。

两会在货币政策表述方面,特别关注金融支持稳增长方面的表述:
    • 货币政策力度:在加大政策力度方面,会否有新的表述。总量和结构方面,会否有进一步侧重;

    • M2增速:
      是否维持去年“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”的表述,如果有更积极的表述,则是惊喜;


    • 融资成本:
      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方面,会否有更明确、直接的表述,比如降低LPR利率、降准等。





04

房地产:是否有更多提振信心

的动作出现?


去年下半年以来地产进入冰封状态,严重威胁经济安全 2022年,房地产销售面积、新开工面积和投资较2021年下降24%、39%和10%,全年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6.7万亿元,同比下降23%。房地产市场的冰封,对金融体系、地方财政、社会就业和经济增长形成了巨大威胁,处理不慎,或将形成系统性冲击。为了应对地产危机,供给端针对房地产企业,央行“三支箭”齐发,从债券、信贷、股权三个渠道为房企纾困,并已取得初步成效。

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示,整体较为平衡。一方面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。在保交楼、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,改善优质头部房企资产负债,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等方面,做出重大部署;另一方面,依然强调防风险。要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,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,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。

在地产走出危局的关键时刻,密切关注政府工作报告对房地产的表态:
    • 会否加大对房地产的叙述篇幅。
      去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房地产一笔带过:
      坚持房住不炒,满足合理需求,因城施策促进良性循环。
      今年,房地产成为了稳增长成败的牛鼻子,官方如何定位房地产,成为整个行业下一步走向的风向标。
    • 松绑和宽松力度,是否仅限于地方上因城施策?去年下半年以来,房地产政策已经开始松绑,利率开始下降(图7)。但这些措施仍属于中央默许下的“因城施策”,一城一策,仍不属于周期意义上的政策拐点。
      密切关注政府工作报告在政策宽松方面表态,是否会有新的政策措施。


    • 会否有一些提升民营开发商信心的表述。
      民营开发商过去两年经历了生死劫。随着国家对头部民营开发商的支持力度加大,最坏的情况已经过去。但信心的修复非一日之功。稳定房地产市场,从稳定民营开发商信心开始。
图7:全国首套房和二套房加权利率




05

落实两个毫不动摇,改善预期和信心:

会有哪些实招硬招?


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示,2023年经济工作要“从战略全局出发,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、提振发展信心入手,纲举目张做好工作”。在大疫三年冲击下,这一判断无疑是非常科学和准确的:疫情冲击下,居民对未来收入、就业和消费信心均处于一个较低水平(图8);民营企业,特别是民营房地产企业,在过去两三年经历了一个至暗时代,信心有待提升。

图8、家庭收入、就业和储蓄信心调查




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提振社会信心和预期方面做了初步部署,密切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会有哪些具体的落地。比如在扩大内需、落实两个毫不动摇、改善民营企业家信心、吸引外资、化解重大风险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出台。


06

产业政策:是否有新的政策导向?


产业政策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,具有特别重要的位置,是有为政府影响经济布局的重要抓手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,“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...推动“科技-产业-金融”良性循环"。


密切关注政府工作报告在产业政策方面有哪些新的动向:
    • 经济安全方面:供应链安全、能源安全、农业安全方面的新部署;
    • 科技创新与突破卡脖子方面:在创新驱动、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等方面是否有新要求;
    • 会否有新的战略产业扶植政策。特别是在ChatGPT等技术前沿方面,在数字经济鼓励支持方面,会有进一步的措施;
    • 互联网平台健康发展方面:会否有新的支持性举措;
    • 限制类行业方面:是否出现新的限制性行业。
     
经济周期动态追踪系列之:
①通缩以来,鹰派们可能正在裸泳;
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评:不转急弯,改革创新以图强;
③2021年经济展望:趋势与扰动
④一季度宏观形势研究部署会议前瞻:几个看点
会有通胀吗?应该紧缩吗?
⑥再提降准,啥信号?
⑦供给侧改革的重心调整应与时俱进;
⑧降准下的形势研判:近忧已消除,远虑需深谋;
⑨二、三季度政治局经济工作部署要点对照
⑩周期下行:开始,还是结束?
⑪大面积断电:何以至此?
⑫外贸进出口:高景气下隐忧浮现
⑬明年胜负手:滞胀概率有多高?

10月经济数据:下行压力仍很大

11月PMI:限产冲击正在过去

⑯外贸高景气状态仍将持续

⑰11月份金融数据:至暗时点已过

中央经济工作会议:十大看点
⑲12月PMI:经济缓中趋稳,政策仍需发力
12月通胀:涨幅出现回落,剪刀差继续收窄
12月金融数据:用好宝贵的宽松窗口期
㉒中国外贸2021:世界工厂永不眠
2022年经济展望:照见新晴水碧天
春节期间,发生哪些大事?如何影响市场?

稳增长打响了第一枪

㉖2022年两会前瞻:主要看点

美联储加息:结束的开始?

稳增长的紧迫性进一步上升

信贷避免了塌方

一季度经济数据:逆周期力量作用显现

㉛一季度政治局会议前瞻:破立时刻的关键会议

政治局会议点评:以主动作为走出当前困境

㉝出口的拐点隐约可见

稳定信贷总量,需要“几家抬”!

疫情冲击的峰值或已过去

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

㊲供给约束缓解,出口强势反弹

㊳稳中向好的趋势进一步强化

供给堵点已打通,接下来看需求了

㊵下半年,通胀风险有多高?

㊶货币供需齐发力,复苏仍具澎湃动力

㊷上半年,出口为何这么强

㊸政治局会议前瞻:棋至中盘再出发

㊹政治局会议学习心得:稳中求进,力求最好

㊺出口滚烫,顺差破万亿!喜or忧?

㊻接下来,该重视内生性通缩风险了

避免信贷“塌方”,需求侧该发力了

㊽经济复苏:没有"V”型,只有“W”型

8月PMI:缓中趋稳,稳中向好

通胀的洪峰或低于预期

51、8月宏观数据:"W"型筑底

52、十一期间,发生那些大事?如何影响市场?

53、社融超预期回落的背后

54、10月宏观经济数据:最差的时刻已经过去

55、11月PMI:深蹲之后,应是起跳

56、警惕出口引擎快速熄火风险

57、中短期内,通缩的风险会更高

58、2023年宏观形势十大研判

59、春节期间,发生哪些大事?如何影响市场?

60、1月PMI:经济正常化速度超预期

61、凶猛的信贷背后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